北方香菇生产关键技术——转色管理技术13
发表时间:2024-03-02 16:28 香菇栽培过程中,转色技术是很重要的技术环节,转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栽培的产量与质量,可以说转色管理是香菇栽培成败的关键。 01 香菇料袋一般要培养45~90d菌丝才能长满袋。在此后的继续培养过程中,菌袋内壁菌丝体出现膨胀,有皱褶和隆起的瘤状物,且逐渐增加,占整个袋面的2/3,手捏菌袋瘤状物有弹性松软感,接种穴周围稍微有些棕褐色时,表明香菇菌丝生理成熟,可进入转色期管理。转色的深浅、菌膜的薄厚,直接影响到香菇原基的发生和发育,对香菇的产量和质量关系很大,因此,转色是香菇出菇管理最重要的环节。转色的方法很多,常采用的是脱袋转色法。 要准确把握香菇脱袋时间,脱袋太早了不易转色,太晚了菌丝老化,常出现黄水,易造成杂菌污染,或者菌膜增厚,香菇原基分化困难。香菇脱袋的标准是:菌丝表面起蕾发泡,接种穴周围出现不规则小泡隆起;菌袋内长满浓白菌丝,接种穴和袋壁部分出现红褐色斑点;用手抓菌袋富有弹性感时,就表明菌丝已生理成熟,适于脱袋。脱袋时的气温要在15~25℃,最好是20℃。脱袋前要搭架,架宽1.7m,长度视温室宽度而定,每隔17cm拉一道16号铁丝,共拉10根,两头用50cm的木桩固定铁丝,中间每隔3m用横档板支撑铁丝,将要脱袋转色的菌袋运到转色场地,用刀片划破菌袋,脱掉塑料袋。菌袋脱袋后,就改称“菌筒”、“菌棒”或“菌柱”。 脱袋后要及时起架排筒,排放方式是立式倾斜80°角放于搭好的铁丝架上,菌棒间距3~5cm,边脱袋、边排放。脱袋后的菌筒要防止日晒和风吹,这时转色场地内的空气相对湿度最好控制在75%~80%,有黄水的菌筒可用清水冲洗净。脱袋、排筒要快,排满一畦,马上用竹片拱起畦顶,罩上塑料膜,保湿保温。 待全部菌筒排完后,转色场地的温度要控制在17~20℃,不要超过25℃。如果温度高,可向空间喷冷水降温。白天转色场所多加遮光物,夜间去掉遮光物。光线要暗些,开始3~5d尽量不要揭开畦上的罩膜,这时畦内的相对湿度应在85%~90%,塑料膜上有凝结水珠,使菌丝在一个温暖潮湿的稳定环境中继续生长。应注意在此期间如果气温高、湿度过大,每天要在早、晚气温低时揭开畦的罩膜通风20min。在揭开畦的罩膜通风时,转色场地不要同时通风,二者的通风时间要错开。在立排菌筒5~7d后,菌筒表面长满浓白的绒毛状气生菌丝时,要加强揭膜通风的次数,每天2~3次,每次20~30min,增加氧气、散射光照射,加大菌筒表面的干湿差,限制菌丝生长,促其转色。当7~8d开始转色时,可延长通风时间,每次通风1h。结合通风,每天向菌筒表面轻喷水1~2次,喷水后要晾1h再盖膜。连续喷水2d,至10~12d转色完毕。在生产实践中,由于播种季节不同,转色场地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温度条件不同,转色的快慢不大一样,具体操作要根据菌筒表面菌丝生长情况灵活掌握。一般情况下,栽培香菇在温暖潮湿的南方多采用脱袋转色出菇,而在寒冷干燥的北方既可采用脱袋转色出菇也可采用转色脱袋出菇,还可采用袋内转色割袋出菇的方法。 02 1.转色太浅或不转色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温、湿度不适宜。如果脱袋时菌筒受阳光照射或干风吹袭,造成菌筒表面偏干,可向菌筒喷水,恢复菌筒表面的潮湿度,盖好罩膜,减少通风次数和缩短通风时间,可每天通风1~2次,每次通风10~20min。如果空间空气相对湿度太低或者温度低于12℃、或高于28℃时,就要及时采取增湿和控温措施,使畦内湿度在85%~90%,温度掌握在15~25℃。 2.菌丝徒长不倒伏 菌筒表面的菌丝一直生长,不倒伏,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缺氧;温度虽适宜,但湿度偏大;培养料含氮量过高等。这就需要延长通风时间,并让光线照射到菌筒上,加大菌筒表面的干湿差,迫使菌丝倒伏。如仍没有效果,可用3%的石灰水喷洒菌筒,晾至菌筒表面手摸不粘时再盖膜,恢复正常管理。 3.菌柱失水不转色 当菌筒排场后,若重量比原来明显减轻,用手触其菌筒,有刺感,出现这种现象,说明菌筒失水干燥,造成不能转色。失水过多的原因是,菇床保湿性差,地面干燥或通风次数太多。解决的办法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及菌筒表面的潮湿度,使罩膜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%~90%。 4.瘤状物脱落不转色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脱袋时受到外力损伤或高温(28℃)的影响,也可能是因为脱袋早、菌龄不足、菌丝尚未成熟,适应不了变化的环境造成。解决办法是严格地把温度控制在15~25℃,空气相对湿度85%~90%,促其菌筒表面重新长出新的菌丝,再促其转色。 5.污染袋不转色 发现菌筒出现杂菌污染时,可用Ⅱ型克霉灵1︰500倍液喷洒菌筒,每天1次,连喷3d。每次喷完后,稍晾再罩膜,进菌筒转色。 |